阅读下面《一定救回自己的同志》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答案解析:书写时注意,“糟糕”都是左右结构,偏旁是:“米”,不要写成“曹糕”;“沸腾”不要写成“沸滕”;“花蕾”的“蕾”部首是:艹,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花雷”;“惊慌”偏旁都是:忄,都是左右结构;“恍然”的“恍”是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光然”;“斑点”不要写成“班点”,“疙瘩”是左上包围结构;“咆哮”偏旁都是:口,都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咆孝”。
➤参考答案:糟糕、沸腾、花蕾、惊慌、恍然、斑点、疙瘩、咆哮。
2.在文中括号里,请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答案解析:“颤动”应读chàn dòng,意思是:短促而反复地振动。吃惊:(动)意外地受到惊吓。猜想:估计想像。“胳臂”应读gēbei,意思是:胳膊。
➤参考答案:chàn、吃惊、猜想、bei
3.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冒号的作用:表示提起下文;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双引号的作用: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感叹号的作用:①表示强烈的感情。②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号又称感情号,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参考答案::“!!!”
4.文中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这两句话的作用是 。
→答案解析:由“路边的野菊花,颤动着金黄的花蕾,仿佛吃了一惊似的,望着这个跑过去的孩子。草丛里一只寻食的小鸟,飞起来,惊慌地叫着”可知,是环境描写,这两句话的作用是表现出雨来奔跑的速度之快,心情之急。
➤参考答案:环境、表现出雨来奔跑的速度之快,心情之急。
5.文中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 。
→答案解析:由“汗水,像瓢泼似的,顺着雨来的脸往下流,顺着脊背往下流,顺着肚皮往下流。他闭紧了小嘴儿,从鼻子里发出短促的喘息声”可知,采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雨来汗如雨下的样子,说明雨来为找人救杜绍英拼尽全力的奔跑。
➤参考答案:夸张、排比、雨来汗如雨下的样子,说明雨来为找人救杜绍英拼尽全力的奔跑。
6.读文后,你觉得李民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对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总结两点写在下面。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由“李民达听说他的战友被捕,他只愣怔了一下,就决定了自己的行动。”“李民达手提二号盒子枪,一低头,冲出屋门。在院子里喊叫着:‘一定把杜绍英救回来!一定把杜绍英救回来!’”这几句话,抓住了李民达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了解完情况之后就马上行动,即使知道敌众我寡,枪支不够,也坚定地要去救杜昭英,从而体现出李民达是一个勇敢坚定、不畏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我觉得李民达是一个勇敢坚定、不畏困难的人。文中写到“李民达听说他的战友被捕,他只愣怔了一下,就决定了自己的行动。”“李民达手提二号盒子枪,一低头,冲出屋门。在院子里喊叫着:‘一定把杜绍英救回来!一定把杜绍英救回来!’”这几句话,抓住了李民达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了解完情况之后就马上行动,即使知道敌众我寡,枪支不够,也坚定地要去救杜昭英,从而体现出李民达是一个勇敢坚定、不畏困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