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阅读理解 > 正文

《温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2025-02-16 10:44:50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阅读下面《温暖》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温暖》原文1

《温暖》原文2

  1.填空。

  ①短文围绕中心重点写了三个事例,照样子概括第2个事例。

  事例1:2020年秋,老人为玉麦小学新生寄去围巾,师生们与老人连线共同举行升旗仪式。

  事例2:               

  ②第4自然段中“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写得很妙:“彩虹”写出了          ,“亮起来”表达出了          

  ③作者在第6自然段写“老人的父亲”和“老人儿孙们”的事,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读者:                    

  →答案解析:①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2021年春节前,守岛官兵收到老人邮来的色彩缤纷的围巾。戴上围巾的官兵们在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老人织围巾的情景,胸中荡漾着无限温暖。他们找来精美的鹅卵石,一面画上海鸥、渔船、护渔舰艇、灯塔和哨兵,另一面写上心里话:赠敬爱的爷爷奶奶。一同寄走的还有感谢信:‘您的围巾给了我们极大的幸福感。军队是人民的钢铁长城,人民是军队的坚强靠山。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誓死守护祖国海疆。’”可概括为:2021年春节前,老人为北礵岛守岛官兵寄去围巾,官兵们寄回画有图案和写有心里话的鹅卵石及感谢信。

  ②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包裹打开,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官兵们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可知,把围巾比作了“彩虹”,“彩虹”写出了围巾的色彩缤纷,“亮起来”表达出了官兵们收到围巾时的惊喜和喜悦。

  ③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赵中福从记事起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巾,八岁起就像父亲一样为地下党组织送信了……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赵中福老人的儿孙们从四面八方团聚老人小院之日,就是家中几代人热热闹闹同织围巾之时”可知,老人为解放军织围巾的行为是一种家族传承,体现了他们对解放军的深厚情感和关爱是代代相传的。

  ➤参考答案:2021年春节前,老人为北礵岛守岛官兵寄去围巾,官兵们寄回画有图案和写有心里话的鹅卵石及感谢信;围巾的色彩缤纷;官兵们收到围巾时的惊喜和喜悦;老人为解放军织围巾的行为是一种家族传承,体现了他们对解放军的深厚情感和关爱是代代相传的。

  2.选择。

  ①第1自然段画线语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来赞美两位老人。

AB
夸张。拟人。
CD
比喻。反复。

  ②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老人的形象,括号里应填          

AB
威风凛凛。饱经风霜。
CD
忘乎所以。热血沸腾。

  ③第5自然段中,“一百一十三颗五角星”是老人          

AB
收藏的徽章。收到的礼物。
CD
送过围巾的地点。家族传下来的纪念。

  ④读第6自然段中老人父亲的话,其中括号处应填诗句          

ABC
红军不怕远征难。位卑未敢忘忧国。青山处处埋忠骨。

  ⑤作者以“温暖”为题,主要是想表达:______(多选)

AB
老人的围巾使边疆人民身体得到了温暖。老人一家几代同堂和和美美很温暖。
CD
老人在奉献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暖意。老人的关爱让边疆人的心里很温暖。

  →答案解析:①考查修辞手法。结合“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织着围巾”可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比作春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勤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C。

  ②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再结合“一位是个头不高黑红脸膛的瘦弱老人。他们像一对日夜不倦、吐丝不止的春蚕,从早到晚地、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织着围巾”可知,答案为“饱经风霜”。

  故选:B。

  ③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挂在老两口织巾工作间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沿着祖国的万里边海防线,贴上了一百一十三颗醒目、耀眼的红色五角星。它们照耀着两位老人用围巾温暖的一个个解放军哨所、公安边防派出所、边疆学校”可知答案。

  ④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采访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赵中福,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市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赵中福从记事起就看着爹娘给解放军做鞋子、打手套、织围巾,八岁起就像父亲一样为地下党组织送信了”可知,老人家境一般,但从父亲就开始为祖国作贡献。

  ⑤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A.老人的围巾使边疆人民身体得到了温暖;C.老人在奉献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暖意;D.老人的关爱让边疆人的心里很温暖。这些都是文章中通过老人为边疆人织围巾以及收到的反馈所体现出来的“温暖”的含义。B选项中老人一家几代同堂和和美美在文中并不是表达“温暖”的主要方面。故选:ACD。

  ➤参考答案:C、B、C、B、ACD

  3.这两位老人是怎样的人?结合短文相关内容,从多个方面评价两位老人。

  →答案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两位老人具有一下品质:无私奉献:他们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为祖国边疆的人们织围巾,不计回报,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精神。坚持不懈:连续多年坚持织围巾并寄往边疆,这种毅力和坚持令人钦佩。心怀家国:牢记老人父亲的嘱托,关心解放军和守卫祖国的官兵,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低调谦逊: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普通事,不值得说,展现了他们谦虚的品质。传承美德: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儿孙,使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得以传承。

  ➤参考答案:无私奉献:他们十四个年头不停歇地为祖国边疆的人们织围巾,不计回报,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精神。

  坚持不懈:连续多年坚持织围巾并寄往边疆,这种毅力和坚持令人钦佩。

  心怀家国:牢记老人父亲的嘱托,关心解放军和守卫祖国的官兵,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低调谦逊: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普通事,不值得说,展现了他们谦虚的品质。

  传承美德: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儿孙,使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得以传承。

  《温暖》(阅读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