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阅读理解 > 正文

山中访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2025-02-06 00:49:25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阅读下面李汉荣《山中访友》节选,完成后边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李汉荣《山中访友》

  1.选文“【 】”中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这些句子用第          人称的写法,体现了“我”和          之间的深厚情谊,读来令人倍感亲切、热情。

  →答案解析:第1空:排比。选文中用“你好,...”的句式连续列举了多个对象,形成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第2空:拟人。将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如“捧出一面明镜”、“吟诵着一首首小诗”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第3空:二。这些句子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即直接用“你”来称呼自然景物,拉近了作者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但题目要求填的是这些句子在原文中使用的叙述人称的“数字表示”,即第二人称对应数字“二”,此处略有歧义,但根据题目要求和常规理解,应填“二”。

  第4空:山中的“朋友”。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与山中自然景物的深厚情谊,将它们视为自己的朋友。

  ➤参考答案:排比;拟人;二;山中的“朋友”

  2.语文要素句子赏析。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句话把老桥比作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上,我想到了                    等人,他们具有和老桥一样的高尚品质。

  →答案解析:第1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是比喻句中的喻体,用来形容老桥的古老和尊贵。

  第2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通过比喻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突出了老桥的品质,即长久地服务于人而不求回报。

  第3空、第4空:雷锋、焦裕禄。这两个人物都是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品质的典型代表,与老桥的品质相呼应。

  ➤参考答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雷锋;焦裕禄

  3.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你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下侧方框内用几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答案解析:批注应围绕句子的修辞手法(拟人)、所表达的情感(与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深厚情谊)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行阐述。答案中的批注符合这些要求,生动准确地表达了阅读感受。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我”与山中“朋友”——鸟儿、露珠的默契和深厚情谊,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4.读了选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

  选文中,作者将古桥、树林、鸟儿、露珠等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和情感,如“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等。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拉近了作者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与自然的对话和互动:

  作者在选文中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自然景物,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等,仿佛在与自然进行对话和互动。这种表达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作者与自然的联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珍视。

  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选文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无论是古桥的沉稳、树林的青翠、山泉的清澈,还是溪流的潺潺、瀑布的雄浑,都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也透露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参考答案: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山中访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