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塞上的一颗珍珠》一文,完成下面习题!
1.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
→答案解析:中心句是指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这篇短文讲了扎兰屯的幽美,景色令人陶醉。是“塞上的珍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中心句是开头的“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
➤参考答案: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
2.如果要根据老舍的描写把扎兰屯画成一幅画,画中没有哪些景物?_____(多选)
→答案解析:结合“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可以看出老舍的描写没有的景物是:石碑、青山、古寺、小亭。
➤参考答案:ABCG
3.“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把扎兰屯和 、 作对比,突出了扎兰屯 的特点。
→答案解析:句子“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把扎兰屯的幽美和苏杭的明媚、天山万古积雪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扎兰屯的淳朴自然的美的特点。
➤参考答案:苏杭、天山、淳朴自然的美
4.“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等句子写出了扎兰屯_____的特点。
→答案解析:结合句子“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可以感受到小河岸上的树随意地分布着,句子写出了扎兰屯绿意的自然的特点。
➤参考答案:绿意的自然
5.读了第②自然段,不由得想起一句我们学过的古诗,哪句最恰当?
A | B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C | D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答案解析: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的景色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芽,黄莺四处飞歌;水雾笼罩,柳枝醉了春风,轻柔抚摸堤岸。由是,“草长莺飞”四个字,涌动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一个拟人化的“醉”字,尽显早春绿柳枝条的傲娇。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的是乡村的美丽景色,村庄周围绿树环绕,远处青山横斜,非常适合用来描述在老家游玩的场景,能很好地体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结合文章内容和对诗句的理解应选:C。
➤参考答案:C
6.第③自然段中,用横线勾出直接写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答案解析:第③自然段中,直接写景色的句子是: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陶醉”在文中具体指作者忘我地沉浸在清凉的风中,和暖的日光里及美丽的景色中。作者将游赏之乐融于鲜活生动的自然风光之中,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景色之美,以作者之感,引起读者共鸣。
➤参考答案: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好处:①能使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鲜活。②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浓烈。③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景色的美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7.第⑤自然段中提到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是什么?“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
→答案解析:结合文章尾句“八月飞雪,万里流沙”等可知,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内蒙古地区气候恶劣,令人望而生畏。但通过作者对扎兰屯幽美景色的描绘,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既有舒适的气候、丰盈的水草,又有如扎兰屯般景色幽美的地方,并非想象的那样恶劣。
➤参考答案:不正确的看法:指一提起关外,人们就只能想到八月飞雪,万里流沙,对关外望而生畏。实际情况:内蒙古地区既有舒适的气候、丰盈的水草,又有如扎兰屯般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