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了关于“书包”的哪几件事?请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图。
➤参考答案:①“我”用薄木板夹破书当作书包,却上不了学;②母亲亲手为“我”缝书包;③“我”挎着新书包上学
2.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内容与方法也可能不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小廊想讲母亲默默为孩子付出的故事,他是这样读的:精读第⑦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_____。
②小桥要完成第1题,他采用速读的方式,重点梳理“我”的言行,抓关键词概括出主要事件。_____。
➤参考答案:正确;错误
3.小岩针对文章提到的书包图案,与小岭交流。请你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完成填空。
吴然8岁时开始入村小,在村里的“吴氏宗祠”上学。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
小岩:我发现书包的图案是有时代烙印的,当下小朋友的书包图案以动物、动画片人物为主,文中“我”书包上的“红五星”会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小岭:我觉得“红五星”________。
➤参考答案:象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少年一代将继承壮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4.针对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以问句开篇,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这是个令人忧伤的故事
C.写当下的书包,引出童年时与书包发生的故事
D.与文章最后一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参考答案:B
5.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用短句来描写环境,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用短句来描写环境,以几近白描的手法对景物进行摹画,可以体现出作者语言的质朴平实,使文章读来更具有生活气息,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真实性,同时简略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宁静、平和的氛围,突出了生活的简单朴素。
6.文中两次写到“我”的泪水,“我”的心情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相同。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没钱上学而伤心哭泣,第二次流泪是得知可以上学且母亲给“我”缝了新书包后喜极而泣。
7.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哪怕孩子仅仅想要一个书包,也绝非易事。读文章第⑥段与《最美的书包》(节选),从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表达的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完成表格。
最美的书包(节选)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次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参考答案:语言、环境、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语言、神态描写;深深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