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教育局的【成都市“公参民”学校转设公办学校工作指南】再次让成都民办学校转公这个话题点进入家长的视线。
很多自媒体转发并解读,实际上部分人是“曲解”了文件的意思,按照祺爸的理解,应该是:
1、这只是一份“指导文件”,所以不会有具体的转公学校名单。
2、哪些学校转公,在大政策之外,是各区自己定,一区一策。
3、没有明确说符合转公条件的学校或者“公参民”学校一定要在2022年底前转公,力争而已。
4、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要转公。
5、转公的民办学校重新登记为公办事业单位,但不代表转公后的教师会拥有编制,学校是参照“两自一包”管理,实行聘用制。
至于部分人关心的哪些民办学校转公,我们先说几个大原则:
1、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会转公。一些纯私立的学校,除非难以持续运营或者老板充满大爱,是不会转公的。
2、公参民的民办学校也分几种情况:
A、仅仅是用了公办名校牌子的学校,改名。
B、部分加挂大学名字的私立,改名。
C、部分私立,所用土地是国有,转公。
D、部分私立是国企平台投资/修建,部分转公,剩余的再议,不一刀切。
至于今年哪些学校要转公,据祺爸了解,一共有8所,主要是某城投旗下部分学校,青羊区一所私立,锦江区一所私立品牌小学,高新区一所私立小学,武侯区尚不明确,至于天府新区两所比较热的私立,目前并没有动作。
要转公的学校,目前是处于交接阶段,会在5月初公布,因为5月进入招生季,转公后的招生模式必须要公布。
当然招生模式肯定是划片,至于是全区划片还是小范围划片,这个要看各个区的教育资源情况。
至于前面说“民转公”稳步推进,不是一刀切,基于两个理由:
1、昨天文件也说了,要评估舆情风险
2、跟各区财政有关。转公后学校费用由财政承担,一个千人学校,一年投入3000万左右是很正常的,还涉及到各种人事管理。是你,你愿意接吗?
另外,转公后,对某些高投入的新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利?学校发展势头是否会被中断?教师队伍能否保持稳定?
稍微有点常识,应该清楚。
所以,民办学校转公,不是短时内能完全解决的事情。
至于其它的细节和转公影响,等官方公布名单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