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政策资讯 > 正文

2022年广州小升初公校、民校如何选择?

2021-11-25 10:49:14  来源: 粤知升学  
字号:

  民校还香吗?

  家长和公众的关心比较务实:今后民办学校还能读吗?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未来民办义务学校路在何方。

  义务教育民校将大幅减少

  陈峰认为,未来民校会有三大趋势。一是数量,民校总体规模和数量会缩小;二是质量,民校在本次政策的优胜劣汰之下,质量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三是定位,民校将从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变成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

  吴颖民表示,过去除部分提供优质特色教育的民办学校之外,大部分民校是为没有户籍但又进不了公校的群体服务的。随着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全面保障,以及政策对民办教育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些普通民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减少是必然的。

  此外,教育部通知出台之后,江苏、湖南、四川等省纷纷公布了“规范民办”文件细则,大致透露三个方向:不再审批新民校(含新校区);不得同意已有民校扩大办学规模;压减民校在校生占比,省域范围控制在5%以下,县域范围控制在15%以下。

  广州虽然没有还没有明确民校控制比例,但可参考隔壁“兄弟”城市深圳。近日出台的《深圳市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提到,到2025年,深圳义务教育阶段民校,将从目前占比33.6%下降为15%。

  广州义务教育民校占比几何?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2020学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11所,在校生150万人,小学992所、初中419所。其中,民办中小学359所,在校中小学生44.24万人,专任教师共约2.68万。其中:民办小学145所,在校生约31.67万,专任教师1.71万;民办普通初中196所,在校生约 11.37万人,专任教师 8606人。

  以此数据计算,广州义务教育民校学生占比约为29.3%。若以深圳的15%为参考,还有很大压减空间。

  民校必须发展特色

  未来经过淘汰,能生存下来的民校,必将是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

  吴颖民指出,公民同招之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名额的民办学校电脑摇号派位,民校不能再“掐尖”,很大程度上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

  一位校长表示,未来能生存的民校是两种,一种是高质量的普通教育,另一种是个性非常突出、特色非常鲜明特色教育。

  吴颖民认为,未来民办学校面临生源选择性降低、多样性增加、同台比拼加剧的趋势。学校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分层走班、因材施教;二是打造特色,锻造优势。面对不再整齐的生源,民办学校必须打造质量和特色,吸引一些家庭愿意放弃免费的公办教育前来就读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民校必须提高师资待遇留住好老师,加大软硬件投入研发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另一方面,2017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禁设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强调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质。

  也就是说,对于投资民校的资本来说,不能赚钱的同时还要加大投入,自然会有一些资本主动退出,留下公益基金和真正有教育情怀的投资者,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建议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家长转变观念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民校变局,需要清晰民校状况,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明白,教育不是简单地满堂闷罐、回家刷题。目前,公办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教育实践等方面,相对处于引领者和输出者地位。公办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存在一套可参考借鉴的模式,有一些共享的资源,包括是教材教案、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等,以前民校有了名校的加持后,学校整体实力能保持在高水准。今后,民办学校要独立发展,重点在于打造区别于公校的教学特色。家长要很明白,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从而选择公校还是民校。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建议,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学校,应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果能从学生入学及毕业情况、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全面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多维度考核学校、老师、学生,且所有考核指标和结果公开、透明,全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看到每个学校的教育能力、办学水平,不同孩子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发展进步,让大家都理解接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自然能够理性选择,不再只盯着分数选择学校。”何勇说。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民办学校数量压减,其原本承载的学生、老师如何妥善安置、接收?地方财政要加大投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自身教学特色,同时缩小公办校办学质量差距,消除薄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