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政策资讯 > 正文

浙江省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中小学取消一切形式的集体文化!

2019-12-11 17:55:16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浙江省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jpg

  浙江教育厅紧急辟谣: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系误读

  11日下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正式的《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之后,网上热传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的消息,在不少家长群引起了强烈反响。

  记者在《减负方案》中第19条中看到,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记者马上联系了浙江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民办招生细则尚未出炉,中小学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是误读。(以下为最初相关新闻)

  今天下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减负方案》)。明确今后不得跨区招生。

  正文文件将于自2020年1月10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会同联合发文单位负责解释。

  1.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

  2.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有关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3.实施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

  4.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再来看看《减负方案》里具体是怎么说的。该减负方案共有40项重点举措——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1、什么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成绩排名、心理负担和家长附加的如家教、校外补习等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如果体验是积极的,压力即为动力;如果体验是消极的,压力即为负担。

  2、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是不是越轻越好?我们要减掉的是什么样的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不是越轻越好。学生在学校学习就会有压力,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必需的,我们也是鼓励的;但过重的学业负担则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制止。

  中小学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校内外不合规、不合理、不科学的过重学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把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欠缺、未达标的强化起来。

  3、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当前,一些区域、一些学段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三多三少”,即作业过多、培训过多、竞赛过多、睡眠过少、锻炼过少、实践过少;表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表现在学校及教育有关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学科考试频率过高、试题过难;表现在区域层面,主要是部分区域的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的顽瘴痼疾在作怪,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

  4、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来看,我省中小学生的睡眠、作业、补习、压力等方面情况如何?

  学业负担监测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的一部分。从2013年开始进行监测以来,我省学生学业负担状况有起伏,但总体有加重态势的趋势。201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四年级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达10小时、9小时的比例分别只有18.9%、50%;每日家庭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的只有41%;未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为40%。2016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八年级初中生每日睡眠时间达9小时、8小时和的比例分别只有6%、36%,每日家庭作业时间2小时以内的分别只有42%;未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为54%。当然,这只是全省的平均值,在一些城市区域,以上相关监测结果还要差一些。总体上,我省小学、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睡眠时间虽略好于全国常模,但家庭作业时间、校外补习时间还在增加,睡眠时间还在减少,须引起高度重视。

  通常我们还用学生的负担感受来描述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2016、2018年的相关数据表明,80%的八年级学生与3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负担较重,并认为负担主要源自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要求,主要是对作业量、考试频率、作业难度、考试难度、课堂教学内容难度、考试焦虑、家教补课、父母期望压力等方面的主观感受较重。

  5、作业和校外补习是不是越多越好?能否从我省近年来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中得出一些让人信服的结论?

  作业时间、补习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反映学业负担的客观指标。学业负担的主观感受才是影响学习与成长的关键变量。从历年来的监测结果均能发现, 学生学业负担日趋加重,但学业成绩并没有水涨船高;负担感受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负担感受重的学生。

  通过以往的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发现,四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1-2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每周校外补习3-6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再延长作业时间或补习时间,学业成绩反会下降。2018年监测进一步发现,只有当学生负担感受较轻时,适当增加作业与补习时间才有正向作用;而在学生负担感受一般或较重时,想通过增加作业和校外补习等方式来提高学业成绩事与愿违。

  6、我省减负工作会不会搞一刀切?下步减负工作将突出哪些治理重点?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具体到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衡量的尺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各地区、城乡、学校是有差异的,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和家庭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减负工作不搞一刀切,减负工作重点是要解决中小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减负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必须坚守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段上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在内容上着力规范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及教育教学行为,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活动、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之策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树立包容的就业观。

  7、我省《减负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减负重点举措有哪些?

  我省《减负方案》分“总体思路”“基本共识” “重点举措及责任分工”等三部分。其中减负工作重点举措包括:“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规范区域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进入中小学校竞赛、活动的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共40条。

  我省的《减负方案》是国家减负三十条在我省落地的一个总体实施方案。我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减负三十条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实际,措施更细更实,针对性更强。

  8、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过早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文化学科知识,有必要吗?学校如何坚守“零起点”教学基本规范?

  一些家庭让幼儿超前学习是由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忽悠误导,部分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助推,一些家长跟风,一些学校不淡定等,导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式心态,并因为某些方面的所谓“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心态,造成抢跑的“剧场效应”。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有效性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抢跑”学习小学学科知识,弊大于利,短期看孩子似乎 “赢在起跑线上”,长远看会“输在终点线上”。

  一方面,幼儿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一开始因其粗浅了解某些知识性问题而显得具有优势,但是到了2—3年级,基本上已经持平没有优势。正常学习的孩子,看似白纸一张,往往后劲更足,更适合描画与打造,也更有利于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开展教学。

  另一方面,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首先,超前学习违背幼儿成长的身心规律,孩子没有在适合的阶段做适合的事情,往往会事倍功半。其次,超前学习与小学入学后的学习往往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会有偏差,影响衔接发展,很多孩子反而不适应学校的学习方式。第三,超前学习因学生提前获取部分简单的知识,往往会有骄傲和轻视心态,不仅不利于学习注意力集中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让学生忽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全人的培养是弊大于利的。

  9、如何真正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学前抢跑的“剧场效应”?

  一方面学校需要有办学坚持,真正树立“零起点教学”的意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组织教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不过分关注“起跑线”,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过程”和 “终点”;不过分关注知识的知道与了解,而是更重视德育正向、心理健康,更重视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更重视兴趣爱好、思维发展。

  10、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一直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痛点。如何家校协同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减负三十条和我省有关文件都对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明文规定:即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但家庭作业每天都在发生,作业时间是否超时以哪类层次的学生为准?又怎么判定?很难操作,各地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我们经常接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一些初中学生被各种校内外作业所累,经常作业到晚上11点多,严重影响正常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体质,还会对孩子学习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1、如何家校协同解决好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这一问题?

  从学校角度,《减负方案》明确: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从家庭角度,《减负方案》明确: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

  在这方面,杭州拱墅区、上城区等地已作出积极探索。拱墅区教育局基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的考虑,于2018年初在全区域实施“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这项措施在拱墅区推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初中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了,睡眠时间增加了,学习效率却不断提升,家长的支持率也比实施之初明显上升。这也是学校、家庭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须共同坚守的一条底线。

  要解决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问题,“减量提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质”不够“量”却大,因此,各地各学校在实施该举措时必须“提质量”,减少机械性、形式化和简单重复过多的作业,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切实保障学生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12、《减负方案》明确: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请问这里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包括高三年级吗?

  经省政府同意,2019年4月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就已经明确:中小学取消一切形式的集体文化补课。

  《减负方案》进一步明确: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中小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这条规定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高三年级。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到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