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选考科目实行“6选3”,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余作为学考科目,选考成绩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获得。
初中小四科地位提升,怎么学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这几科有没有学习技巧呢?
历史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历史》《全球通史》《大国崛起》
看电视:《百家讲坛》
大概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带儿子去市图书馆,他自己选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或许最初是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吸引了吧!
但是一个个精小而简练的历史小故事却能折射出来人生的大道理,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诱”着儿子至此就开始与读史结下了缘份。
既然说到历史爱好的建立,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及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因为儿子自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中午是雷打不动地在电视机前,边吃饭边观看《百家讲坛》,至今他能记得并叙述最清楚的是袁腾飞主讲的《明朝那些事儿》,直至今日,这个习惯已经是他的每日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件事情,经过数次的变革,讲坛内容所含概面也已从诗歌延伸到戏剧,从远古冷兵器演讲到近代军事学,从小人物的出现衬托出大人物的演变……
“观史能使人明鉴”,因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在镜里面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而在镜外也能鲜明地照亮出一个睿智的你。去年暑假的时候,朋友推荐一套《全球通史》,之前儿子第一本接触外国历史的书籍是《大国崛起》,所以在看《全球通史》这套书籍的时候,相对也没有感觉到很吃力!
反而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儿子说:“妈,中国历史文化这么深厚,怎么在书里描写秦始皇的时候,就简单草草一句了事,我要是作家的话,我绝对比他写得还要好,但是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真是一本名符其实的全球通史。”所以历史课对于儿子而言,就如同听了一次次现场讲坛。
提醒
如果想多了解更宽度的历史就一定要多看相关的书籍,切记不要看穿越历史剧,那会毁孩子的三观!
校内课本里的知识点真的也就只是点而已,虽有体系框架的存在,但如果想了解更广更深层的历史知识,还是建议课外多读书!
随着中考命题更加推崇开放性的思维,www.Xsc.cn关于解析和理解的思路较以往会更加突显个人辨析能力的提高,因为每一个标准的切入点将会更加彰显答题人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而具有文、史、哲的准确语言文字的表述将是把握答题准确的大命脉!请记住“历史开不开卷都不易”的事实!
政治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电视:《新闻联播》
单从初中的政治知识涵盖面上,往大的来讲,学政治就是要学会用法制来束缚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往小的来讲,学政治就是要自己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如何更好地以积极的心态学会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有的同学可能最讨厌政治这个科目!
翻来覆去就是一个字“背”,即使背来背去,但是到头来,还是词不答意,语不对题。有一次在听讲座时,一位老师曾说,请家长及时帮助孩子正确地收看《新闻联播》,长期以往后对孩子语言的培养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起初我也很不解,总认为《新闻联播》太官方了,离我们老百姓又是那么遥远,大人都不爱看,何况孩子呢?带着疑惑我们开始尝试陪着儿子每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从六年级至今也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了。
儿子曾经的一番观后感就震惊了我:“新闻的词语很简练,文章代表着官方有深度,用词考究值得推敲,语境和语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帮助,而新闻所报告的各种事实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内到国外,上到国家制度下到平民百姓,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和同学的谈论点也更多了”。
提醒
政治的确不好学,语言枯燥,背起来总是感觉比较拗口。开卷后的政治是最能折磨人了,因为书本所学到的知识点并不是体现在试卷上的考点,政治的考与学是不相对称的,而是追求更加广而深的思考方式,所以让孩子们在空闲之余多接触新闻,多接触社会的各种评论,对视野的拓宽不失为上策!
世界那么大,声音又是那么多,怎么能树立独特的思维创新力?理性的辨析,独立的思考,讲究的表述和精细的逻辑就是最能施展和体现个人魅力的发光点!
地理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山海经》
看电视:《天气预报》《探索与发现》《我爱地理中国》
多旅行:首选最具有地理形态代表的西北五省(甘、青、内、藏、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山海经》以后,因为有了徐霞客,所以中国古代河川的大美就被文字一一记录在册,如果说山川、河流可以用图片来加深记忆的话,那么关于气候、纬度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就会让一些孩子感到抓狂,因为有时无论怎么死记硬背,一到考试时脑子里依然会混沌一片!这时,儿子的自绘地图表就有了用武之地。
上初一后,每周儿子都会做各科目的小结,起初也是短短的几句话,但随着学业的深入,所能记录描写的小结也就多了起来,儿子喜欢用图表将看似一些并无联系的知识点逻辑性地穿插在一起,把表面抽象化的文字东西变得更加丰满,以增强其立体感。
《天气预报》也不错,没事就看看预报,了解一下各种天气图标和云图的走向。儿子非常喜欢看中央九台的《探索与发现》《我爱地理中国》等,这些电视栏目都是非常不错的科普节目。
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多读书,多行路,走远门,看风景。随着一次次的出门旅行,儿子对祖国的山脉、河流、气候、地质地貌和民族文化都有了一次次近距离的接触。
目前儿子已去过17个省份,书本上原本平实的文字此时已华丽转身,灵动起来了!结合书本学到的知识体系,外加上亲眼所见以及自己的事后图表归类总结,儿子在学习地理时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提醒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得多了,走得多了,于是记得也就更牢了!无论是中国地图还是世界地图,家里可以张贴于墙。
也可以拿着圆形的地球仪,将书本中每一个国家穿成串儿,编织成一条“项链”,就象哥伦布环游地球一样,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加牢固可靠!
有些家长和孩子认为地理课初二就结业了,即使初中学得差,只要高中能好好学也照样能赶超前列,不影响高考。这个观点其实是大错特错。
高中的地理知识份量要远远高于初中,因为最基础最概念性的框架是建立在初中的地理中的,既然初中基础完全能打好,何必非要等到高中时才去“亡羊补牢”?
生物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百科全书·生物篇》
看电视:《寰宇视野》《动物世界》
实践:到花卉市场研究动、植物
由于儿子自小爱看书,在《百科全书》系列中最钟爱的就是《生物篇》,我常带着儿子拿着书本到花卉市场,看着动植物,再对照着每一页图片细细比较。
中央九台的《寰宇视野》和《动物世界》就是非常不错的科教节目,爱生命也要爱自然!无论从生命的起源到进化,还是从细胞的分裂到组合,无论是纵观动物世界的高低食物链,还是横看人类基因学大门的开启……
儿子都特别痴迷,正如他自己所言:“任何生命都很可贵,只有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可贵之处”!
因为世界就是如此之神奇,而生活也就是如此之美好!
让儿子感到非常庆幸的是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生物老师,因为喜爱老师的魅力,再加上好奇心驱使着自己内心学习的动力,所以儿子在生物的学习上也是轻松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