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4教学模式”,成为了初高中家长们热议的话题,然而在许多老师看来,如果对学生而言,在六年级升初一的时候,就应该早做打算了。
“2+4教学模式”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2+4教学模式”?
“2+4教学模式”就是高中学校在自身的初中部,选拔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签约直升,初三开始接触高中课程,不用参考中考成绩也可直升所在学校的高中部。
要明确的是,这个签约的时间,往往是在初二结束,还没到初三的时候。而初一初二学习的节奏,和初中阶段其他的普通班型是截然不同的,往往是非一般的高强度学习。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4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在中考当下,而是在六年级升初一的时候,就开始了。
虽然2018年中考招生计划中,独立批有三个学校(铁一、二中、执信)四个校区(铁一分越秀校区和番禺校区),共招收175名初高衔接实验班的学生。
但是三间学校也相比2017年,在提前批中减少了一定的招生人数。换言之,这些学校的招生计划总人数,并没太大变化,只是在招生名称上做了一些调整。而这样的调整, 只和该校的初中部的在读生有关,对于想考进该校初中部的学生而言,反而加大了难度。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准备升初中的五六年级学生家长,其实也应该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这种学习模式。
目前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间学校,还有很多学校,虽然还没有正式在中考,招收此类初高中衔接实验班的学生。但是已经逐渐在初三渗透高中知识,比如六中的课改班、广附系的一些特色班等。
一旦在升初中的时候选择了此类班型,其实就意味着提前进入了比较快的学习节奏。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2+4教学模式”?
这类班型在升入初一的学生选拔上是非常严格的,并不像许多家长认为的,学校期末考试达到所谓的290分以上就可以入读。
除了参考期末成绩,往往还要在面谈或者其他方面有不俗的表现,并且很多学校近年来在面谈的时候,也加入了对家长的了解,需要家长也参与到民校面谈当中,会对家长提问。
同时也会认真参考履历,多方面衡量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潜力适应“2+4教学模式”。
其实“2+4教学模式”只适合5%——10%的学生,并不是目前小学升初中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追求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家长清楚对孩子的定位,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
那些孩子是会适合这种“2+4教学模式”的呢?以下5点,即可将这一类的班型纳入升初中的选择目标中:
1.在小学排名始终保持在前5%,没有忽高忽低情况。
2.校本知识游刃有余,可以轻松完成,并且能够主动学习更难的内容。
3.语数英三科中至少有一科,水平是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4.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并且这些兴趣爱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一两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奖项。
5.承压能力较好,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喜欢逃避和退缩。
以上五点,分别从稳定性、求知欲、学习能力水平、思维活跃度和心理等方面做出了描述,这五方面都达标,才能适应的2+4教学模式的压力与节奏。
其实,“2+4”教学模式就是为,少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而定的,这类学生在初三接触高中知识,并不是拔苗助长,因为他们往往在小学阶段,已经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了很多初中知识。对于他们而言,升高中的考试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考上更好的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