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分配生”,即:部分省级示范高中在九年级四月份,让区内初中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分配生考试,考核难度 与中考相当。通过考核的学生即确定为该高中的分配生,可以在第一志愿报考该示范高中时,以指令线降30分(2014年政策)优录。
简单地说就是优质高中将部分招生名额(50%)分配到同区初中学校, 让同区薄弱初中的优秀学生,也有机会升入重点高中。
初三学生经所在初中推荐,通过了高中学校组织的考试2:1录取、 (例如华一初有华一寄的5个分配生名额,则初中派10人参考,录取前5) 即可获得分配生资格。
给大家解读一下分配生:
以大家最为关心的华师一的分配生为例。
一、 教育局
政策的制定者,利益的平衡者。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会有高兴的,有骂娘的。挨骂抑或是受称赞,对于它来说早已习惯了。同时它也习惯了作为绝大多数政策的最大赢家,因为对自己无名无利的事,它是不会费事去干的。但它不会在乎一项政策的眼前利益,它看重的是更高层次的回报。
二、学校
A、小学
a、重点公办小学。如育一、育二等公办名小,会很不开心,这些公办名小的对口生源只有一个班的规模,其余9个班都是择校进去的,按照新政规定,这些进去的学生9年后会被判“择校罪”,从而丧失分配生资格。这样一来,育一、育二等公办名小不会再像如今这般紧俏。
b、普通公办小学。它会举双手欢迎,一些对口普通小学家长因舍不得分配生名额而放弃择校,保护了它们的生源。
c、民办小学。它会举双手欢迎,武汉小学百瑞景、钟家村寄宿、崇仁寄宿、南湖实验寄宿、红领巾寄宿等民办小学会更加热门,因为他们安然无恙,不受分配生政策影响。
B、初中
a、一线初中(如武珞路中学)。它会举双手欢迎。只需要把分配生制度稍稍变一下,采取推良不推优的策略,就可以把上华师一的学生数量增加,从而提高学校知名度。
b、二线初中。它也是欢迎的,因为也可以增加上华师一的学生数量。
c、三线初中。它还是欢迎。因为如果没有分配生名额,很有可能学校一个上华师一的学生都没有。
C、高中
a、一线高中(如华师一)。它会很讨厌分配生制度。因为这很不利于它掐尖。在每年录取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分配生制度会给它引来一批它并不很满意的生源,同时让它的满意的生源相应减少。
b、二线高中(如省实验)。它会举双手赞成。一方面分配生制度能让它提前锁定一些它满意的优秀生,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的没考上华师一的优秀生有可能到它这儿来。
c、三线高中(如十五中)。它应该也高兴,因为也会有更多的没考上华师一的优秀生到它这儿来。但它无法用分配生制度锁定优秀生,能提前锁定一些优良的就很不错了。
三、 家长
A、 尖子生的家长。欢迎这项政策。如果能弄到一个名额,相当于又加一层保险。但他们不会从中获益的,因为尖子生考上华师一把握是非常大的,所以越好的学校为了更多人上好高中,就越不会把这个名额给尖子生,当然,二、三线的初中应该会考虑给他们,好多个上好高中的保险。
B、 优秀生的家长。优秀生是肯定满足分配生的品学兼优的要求的,但这类学生考华师一没绝对的把握,所以他们对分配生名额是趋之若鹜的一群人。
C、 中、差生家长。因为基本条件不符合,所以分配生跟他们没多大关系,只能看看热闹。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分配生政策的推出,绝不是为了鼓励广大初中生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是在于让各类初中都能有学生能上得了华师一,特别是差一些的初中。指令线降30分,就是为了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同时让尖子生不要扎堆去华师一这类顶级高中,让其它差点的高中也有肯能拥有多点的尖子生。说白了,它是一项平衡优质生源的措施。
分配生真的很重要吗?
支持派
①指令线降30分,无论多尖子生还是优秀生来说,都是一道 绝对的保险。
②无论如何,中考前降30分能给孩子提供极大的 心理保障,发挥的也更有利。
③只要凭“分配生”入校,所分的 班型最差也是平行班。
④分配生 比例增加到50%,以后可能会更多,30分可以拉开距离2000-3000名,分数低的话,可能会更多。
反对派
①中考前即便拿到分配生,降30分,但倘若凭借这种条件进入高中,那么你的孩子成绩必然会靠后。
②分配生的评选除了元调成绩、平时成绩考量以外,需要 “很多努力”。
③通常,靠中考前 “签约”确定了班型的学生,不屑使用“分配生”方式进入名高。
④好的初中都在 民办——七一华源,二中广雅,武珞路实验,六中上智,汉阳三初寄宿,一初慧泉,十一崇仁,择民办学校不受影响。
⑤分配生名额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而且一般的初中每年也只有几个名额,好的初中多些,但竞争很激烈。
再者,分配生资格拿到了也不一定能上的了那所高中啊,真正的火箭班、次火箭班的学生也都不是靠分配生名额进去的。
所以成绩好的用不着分配生,成绩差的要着也没用,只有成绩不上不下的拿了这个名额可以按指令线进学校,但进好班就难了,如果娃还需要这30分读重点,能还是考虑下是不是读书的料了;真的牛蛙,是靠本事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