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政策资讯 > 正文

小升初择校鸡头和凤尾怎么选择(择校误区盘点)

2018-01-08 20:35:52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F3571A7E4D6FBCD201B7F36565C74658.jpg

  小升初择校请趁早

  现在有很多家长,往往是到了孩子六年级才开始来关注小升初择校的问题,导致经常性错过很多关键事件节点,错失了孩子选择好初中的良机。

  对此,燕子不得不再次语重心长对各位目前还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家长讲一句。小升初择校,真的有必要从三、四年级就开始打起精神做准备了。孩子五年级之前,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备战阶段,广泛收集相关中学的详细资料,从中择出两到三所心仪的学校,有备无患。

  这一阶段正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适当去参加一些考试,注意,是适当,让孩子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就好,切忌操之过急。

  实质性开展阶段是在五六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凭借之间稳扎稳打的基础参加一些有含金量的杯赛。提前锻炼。

  最后六年级我们把它称之为冲刺阶段,各大杯赛必不可少。

  但还没有结束,现在很多初中特别是名校都会在新初一开学时举行分班考,孩子能不能进重点班这就是关键的一关了。这也是江湖上争论已久的鸡头还是凤尾一说,至于各位家长怎么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小升初择校择什么?

  关键词一:鸡头和凤尾

  鸡头,就是我们所说二类学校的重点班,凤尾,则是指一类学校的普通班。都知道有句古话叫做“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今天来看,老祖宗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管是“鸡头”的拥护者所持的师资力量论还是“凤尾”拥护者所持的整体实力论,都是有道理的,同样,两者也各有弊端。那么,到底是大环境重要还是小环境更得人心,有一点还想请家长们注意了:

  部分一类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平行班一部分是摇号来的,孩子的成绩良莠不齐,换句话说,你孩子未来三年同行的伙伴,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不一,这类的平行班要慎之又慎。

  所以在此建议,如果孩子属于潜力比较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建议选择一类的平行班;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希望老师特别关照的,则选择二类的重点班。

  关键词二:公立和私立

  说白了,在咱们郑州公办和私立的差别都不用多说了,能让孩子上个不错的民办就不绝对不会让孩子走公办。

  因此选择学校最应该考虑的就是民办初中对于孩子来说,到底适合或者说能考上哪一类?这样才能根据孩子实力切选择学校。孩子实在是跟不上的话,最后再考虑公办保底。

  小升初常见择校误区

  1、“好学校都很累,所以不想让孩子去”

  这种说法非常非常普遍,其实普遍的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这些学校大部分人进不去,或者能进去,但考虑距离接送,实在没法去的,人总要给自己找个安慰和借口,于是这种说法就流行起来。当然不是所有都这样,不少家长也是听了类似说法就相信了,并奉为真理。其实回忆下自己学生时代,你会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等于是学习累的压力大的学生。

  2、“只要孩子优秀,他在哪里都能发光”

  没错,这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用来教育说服家长孩子一点错都没有。但前提是孩子优秀,不过优秀的概念不应该是在一个弱的群体里拔尖的概念,而是在跨越整体里拔尖才能叫优秀。你班上第一名,可能你在区里市里算差的。看看各重点中学生源数据,会无情的告诉你,重点中学孩子大部分来自好小学,数据是冷冰冰的,你不信也得信。是谁在鼓吹都要进重点吗,不是的,根本不用鼓吹,家长都追着要去,毕竟大部分人是理智的,不会为一个口号迷惑。

  3、“花这么多钱去某某名校到底值不值”

  不让择校和能不能禁止择校是两码事,一个是愿望,一个是现实,自有混沌世界以来就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规律,这就是择,既然学校有好坏区别,住家的距离有远近区别,那当然得选择。一择就有竞争,一竞争就有成本。对钱的心疼程度也就是值不值只和你自身的经济条件有关,钱的数目只是各种综合因素竞争的结果表现。

  4、在一堆不分上下的学校里挑花眼

  首先你能挑花眼,但你能不能做到又不是同一个概念,挑半天最后结果还是能进哪个中学就进哪个中学,对于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一定有此体会。回来再说差别,假如一个是2%上市重点概率,20%上区重点概率。一个是1.5%上市重点概率,17%上区重点概率。您可以自己算算,您孩子在一个每年级几百人的学校里,最后这个概率落实到你孩子身上又有多大区别。况且这些个概率相差无几,不是每年固定不变的,可能头年概率底点的中学今年又比其他的多了点,你要区分哪个好实在是缺乏科学依据。因此择校一定要分档次的确定主攻方向,否则你所有一切都是白忙乎。

  5、“挑一个好学校不如挑一个好老师”

  之所以说这个,不是因为这个理论本身的错误,在某些领域甚至是接近真理,例如在文化体育领域,不拜名师还真不容易出成果。但在择中学过程不是这样,因为这个理论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大部分家长左右不了学校分班,安排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其次3年下来也不见得各个学校都一个班主任带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