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周末,圆圆妈在厨房做午饭,听见圆圆突然在客厅喊:“姥姥,你快走开,你挡着我了!讨厌!”
原来,圆圆正在看动画片,姥姥到电视柜里拿东西,无意中挡住了电视画面,圆圆立刻冲姥姥喊了起来。
妈妈很生气,批评圆圆不能这样跟长辈说话,要求圆圆道歉,可圆圆就不听,姥姥则在一边不停地说:“让她看让她看,别跟孩子计较。”
午饭做好了,圆圆一屁股坐在饭桌前。
“姥姥,快给我拿筷子。”
“姥姥,我要吃米饭,给我盛饭。”
姥姥被“指挥”地忙来忙去,圆圆妈在一旁无奈地摇摇头。
场景二
周末,圆圆妈妈老同学聚会,很多人都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们年纪差不多,小的4、5岁,大的也就7、8岁。起初,大人们聊天,孩子们一起玩,其乐融融。但是一个多小时后,出状况了……
“这只画笔是我的,我现在要用红色!”
一个5岁女孩一把从圆圆手里夺走了画笔,还在圆圆的画上画出了一条长长的红线,圆圆看着这个比自己小的女孩,没有说话,委屈地跑进妈妈的怀里。
小女孩的妈妈赶紧跑来安慰圆圆,同时数落了自己的女儿,妈妈搂着圆圆心想:家里的小霸王哪去了?”
这样的场景很多爸妈是不是都觉得此曾相识?孩子在外面很乖,在一些厉害的孩子面前从不敢争抢,被欺负了也不敢吱声;可在家却像个小霸王似的,对长辈呼来喝去。
家中小老虎,家外小绵羊,在咱中国,这种行为有个形象的词儿——“窝里横”!
很多爸妈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呀?
两个字:惯的!
1、无原则地溺爱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窝里横”都是有目标的。
他们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横”,只针对溺爱自己、包容自己的人。
有的孩子只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客气,遇到严厉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就不敢大吵大闹了。
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百般宠爱,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委屈,每次父母管教孩子,老人就站出来当孩子的“挡箭牌”。
但是,孩子并不理解祖辈的良苦用心,反而是稍不顺意就耍小脾气,仗着长辈的包容,越来越霸道。
2、无原则地妥协
“窝里横”孩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没有原则的让步有关。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么完全没有原则,要么定了规矩,却轻易妥协。
比如孩子想买一个新玩具,妈妈说:“你的玩具太多了,这次说什么也不能买!”孩子一听,马上就哭闹:“我就要!我就要!”
妈妈拗不过孩子,最后无奈地买下新玩具。
时间久了,孩子就有了经验:多哭、多闹,目的就能达到。
再比如圆圆妈妈,虽然批评圆圆对姥姥发脾气不对,要求圆圆给姥姥道歉,但是孩子不听从,她也没有坚持。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了:爸爸妈妈只不过是生气时说我几句,我只要坚持与他们对抗,他们也不会怎么样。
然而,出门面对陌生的环境,这些招数、想法统统失效。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回到家又开始对家人颐指气使。
3、孩子社交能力差
很多父母或老人比较宅,喜欢把孩子圈在家里,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被照顾,被宠爱的状态,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变得无所适从。
另外,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表现出胆怯,很多时候还因为在家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能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
很多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老人甚至保姆带大,而老人很多时候只注重照顾孩子生活方面的需求,对于出门在外如何打招呼、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处理争执很少引导。因此,孩子单独处理社交问题的能力有限,遇到陌生人,很容易出现害怕、退缩和焦虑的情绪。
出门在外,尤其是和同伴相处的时候,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人再像家人那样顺从他们,这种角色和身份的转变,也很容易让孩子生成“窝里横”的矛盾性格。
4、父母也是“窝里横”
上面说到的圆圆妈妈在外面非常温柔贤淑,从不与人争吵,是同事们公认的贤妻良母。殊不知在家里,圆圆妈却是个急脾气,动不动就冲老公和圆圆吼叫,完全是另一幅样子,也可以说是个大“窝里横”。
圆圆每天看到妈妈的表现,耳濡目染,自然会从妈妈身上得到暗示——我们在外人面前是需要收敛情绪的,但是在家里就可以肆无忌惮,反正家人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家里有个“窝里横”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父母们也不用太着急,解决办法还是有的,下面给大家支几招,做到这些,孩子一定不会“家里凶,外面怂”!
❶ 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样,如果父母在外和颜悦色,回家就把暴脾气发泄给家人,孩子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❷ 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懂得拒绝,不能随便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犯错时,该道歉道歉,该承担责任勇敢地承担,不可纵容。
❸ 不要总给孩子特殊待遇,将他们捧得高高在上。时间久了,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对父母长辈越来越放肆。
❹ 父母也应该多带着孩子出门与同龄人交往,让他们在跟小伙伴的交流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孩子在交往中发生争吵时,只要没有危险,父母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让孩子自己试试去解决,以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减少依赖性。
❺ 教会孩子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当孩子情绪激动,说不出来到底为什么生气,可以试探地去说:“你是因为XXX才生气的对不对?”就算没有猜对,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也会静下来慢慢整理思路,说出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这样的训练可能不会一次就有效果,但要经常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在这个整理和倾诉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会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趁着孩子还小,爸妈们行动起来吧!
千万别让孩子学会——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