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教子有方 > 正文

界限感是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界限感!

2018-07-17 11:53:3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很多人童年都对一种孩子又恨又怕,这类孩子到了别人家,就当自己家,不经过同意就随便碰别人的东西,看到喜欢的,还非要要求别人送给他。

多少人因为这样的孩子,房间被翻的不成样子,又或是被妈妈强迫着送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却也只能咬咬牙,把气往肚子里咽。

长大后,还是没能逃离魔爪,开始对一种亲戚敬而远之。他们看到你就喜欢问房子车子票子,还喜欢四处给你介绍相亲对象,热情似火,让人避之不及。

不管是上述孩子还是大人,体现出的根本问题就是:缺乏界限感。

1528362128045e7564f110b.jpg

有人说: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普遍缺乏界限感。

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因为爱,而模糊了界限。

父母越俎代庖,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孩子哪怕已经成年,却始终没有“断奶”,觉得自己的事就是父母的事,出现“啃老”现象。

1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有界限

在一个采访节目中,主持人问李彦宏:“你能如此成功,父母给你最大的支持是什么?”

李答:“父母其实对我们很宽松,从不干涉我们具体的事情,他们给了我一个充满着轻松快乐和自由的家。”

一个“轻松快乐和自由的家”,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至关重要,这其中就包含着界限感。

在中国的文化里,界限意味着生疏,隔阂与分离。

实则不然。再深切的爱里,都应该有界限。

孩子缺乏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没有界限感。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你是否会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上学的书包自己整理。

你是否把孩子变成了家庭的中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

你是否认为孩子的成就就是父母的成就,孩子的失败就是父母的失败?

你是否总是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产生情绪变化,孩子高兴了你也高兴,生气了你也生气?

当孩子自己跌倒,他靠自己爬起来的时候,就会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界限感,同时还会对自己充满认同——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

只可惜,孩子常常被剥夺了这种体验的机会。

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合理的界限,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1528362221166a24c289eeb.jpg

2

孩子需要立界限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逐渐就会出现越来越多挑战父母和周围人原则的行为。

比如对长辈大呼小叫、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抢别人的玩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界限感的孩子,暴露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很难独立。

因为父母总是大事小事都帮他做了,久而久之,孩子只懂得依赖父母,不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什么事。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袜子的现象,屡见不鲜。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没有责任感。

因为他习惯了父母替他收拾残局,解决麻烦,学不会承担后果。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没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他常常会忽视周边人的感受,藐视规矩,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在公众场所无法无天的“熊孩子”。

1528362228938680c9dd88e.jpg

界限可以让孩子分清哪些事是自己的,哪些事是别人的,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界限可以让孩子多一份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明白世界不是围绕着他一个人转的。

3

怎样为孩子立界限?

孩子最需要树立的界限就是自我负责、自己承担后果。

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立好规矩,从日常社会行为规范,比如不插队,遵守公众场所秩序;

到自我管理方面,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形成规律的生活,让孩子自己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守住行为的界限。

此外,生活中,孩子可能常常有这样的行为:

不敲门直接冲进爸妈房间;

在家长和其他人说话时打断对话;

妈妈饭还没吃完,孩子非要拉着妈妈陪他玩;

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教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把握好与别人的界限,孩子不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1528362128056dd94384a5e.jpg

同时,父母要有界限感,孩子能做的事情鼓励他自己做,不越界,不大包大揽。

心理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充分信任和欣赏孩子,在行为的界限内,允许孩子自由大胆地探索,把握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有界限感的孩子,长大了才会足够成熟、有安全感、有同理心、具备很好的抗压耐挫能力,这是父母给予他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完美的父母,重点是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者孩子越界时有所警觉,并及时调整彼此的行为,让界限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