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山拼音版注音:
zì wéi qīng chéng kè , bù tuò qīng chéng dì 。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wèi ài zhàng rén shān , dān tī jìn yōu yì 。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zhàng rén cí xī jiā qì nóng , yuán yún nǐ zhù zuì gāo fēng 。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sǎo chú bái fà huáng jīng zài , jūn kàn tā shí bīng xuě róng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丈人山翻译:
自己认为自己是青城山的人,所以不在青城山上随地吐痰。
为了爱丈人山,走阶梯而感受优雅的情趣。
丈人祠的西边风景独好,所以云彩都在最高峰之上。
打扫完白雪还有残风落叶,等看到的时候冰雪已经融化。
丈人山赏析:
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这首诗看似直白,但却意境悠远,能自喻为“青城客”的杜甫,对青城山的情份可是不浅,诗中透出的那种主人翁意识真的让人感动。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杜甫所处的年代“随地吐痰”那是天经地义之事,何况空旷的青城山?今天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杜甫的“环保意识真是超前”,而杜甫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是对青城山的无限热爱和赤子之情,他是把青城山当成真正的知已的,才不容别人用“唾”来哪怕有丝毫的玷污。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