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天边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2020-03-05 16:26:45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天边行拼音版.jpg

  天边行拼音版注音:

  tiān biān lǎo rén guī wèi dé , rì mù dōng lín dà jiāng kū 。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lǒng yòu hé yuán bù zhòng tián , hú jì qiāng bīng rù bā shǔ 。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hóng tāo tāo tiān fēng bá mù , qián fēi tū qiū hòu hóng hú 。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jiǔ dù fù shū xiàng luò yáng , shí nián gǔ ròu wú xiāo xī 。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天边行翻译: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天边行赏析: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天边行》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旅居阆州、久客思乡而作的七言古诗,诗成后拈篇首二字为题。

  杜甫此七言诗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全诗直抒胸臆、真情奔涌而出,这首诗可看作是《同谷七歌》的续篇。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