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九拼音版注音:
cuò niè rǎn huáng sī , huáng sī lì luàn bù kě zhì 。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xī wǒ yǔ jūn shǐ xiāng zhí , ěr shí zì wèi kě jūn yì 。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jié dài yǔ wǒ yán , sǐ shēng hào wù bù xiāng zhì 。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jīn rì jiàn wǒ yán sè shuāi , yì zhōng suǒ mò yǔ xiān yì 。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huán jūn jīn chāi dài mào zān , bù rěn jiàn zhī yì chóu sī 。
还君金钗瑇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拟行路难其九翻译:
1、锉蘖,拼音cuò niè,砍伐幼林。
2、黄丝,黄色的蚕丝。 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锉檗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唐张说《梁四公记》:“扶桑国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 扶桑 蚕所吐, 扶桑 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系六丝以悬炉,丝有馀力。”
3、瑇瑁簪,亦作玳瑁簪,指玳瑁制作的发簪。
拟行路难其九赏析:
如《拟行路难》其九(“锉檗染黄丝”)以奇警耸动的比喻发端 ,写被弃女子心绪的痛苦与烦乱。中间六句再以逆笔抚昔感今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将被弃弱女子写得凄楚、哀伤而又柔婉。不料诗歌以健句结尾 ,“还君金钗玳瑁簪”比上首诗尾句“对此长叹终百年”更为斩钉截铁。沈德潜称此诗“悲凉跌宕,曼声促节 ,体自明远独创” 。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棱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郯城,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鲍照家境贫困,因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年),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泰始二年(466年),刘子顼因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被时,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
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同时,鲍照的文学成就存在一个聚讼千古的严肃课题,即鲍照是否梁陈宫体诗的先导或滥觞。对此,南朝梁的萧子显、宋代的张戒、近代的刘师培、现代的陈钟凡、陈寂亦等评论家基本持赞同态度;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钟优民等则认为鲍照诗与宫体诗存在本质区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