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拼音版注音:
yòu wén wú shēng lǐ , cháng yù guān cǐ shēn 。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xīn jì hǎn jiān suì , qí qū duō zài chén 。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wǎn tú guī jiù hè , ǒu yǔ zhī gōng lín 。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dǎo yǐ wēi miào fǎ , jié wéi qīng jìng yīn 。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fán nǎo yè dùn shè , shān lín qíng zhuǎn yīn 。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zhāo lái wèn yí yì , xī huà dé qīng zhēn 。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mò miào chēng gǔ jué , cí huá jīng shì rén 。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chán fáng bì xū jìng , huā yào lián dōng chūn 。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píng shí jiè qín yàn , luò quán sǎ yī jīn 。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yù zhī míng miè yì , zhāo xī hǎi ōu xùn 。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还山贻湛法师翻译:
1、湛法师:李景白曰:"湛法师,疑即僧湛然。陈思《宝刻丛编》卷三引《复斋碑录》:'唐裴观德政碑,唐贾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而本诗中有'墨妙称古绝'之句,可见湛法师精于书法。"(见《孟浩然诗集校注》)此说供参考。
2、观此身:指观自身之正因。佛教称人虽有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暗所蔽,无了解诸法之力,故当观自身之正因,使灵性得显。
3、心:指首二句"闻理"与"欲观身"。迹:指己之行事,即下句"崎岖多在尘",与世俗相周旋。因"心"与"迹"相矛盾,故谓两者不能兼遂。遂,成。
4、《无量寿经》下:"普为十方说微妙法。"佛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
5、清净因:《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本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俱舍必》:"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全唐诗校:"近本无以上二句,下有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四句。"
6、烦恼:《智度论》七:"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泛指一切与佛教宣扬的宁静、涅盘境界相对立的世俗欲求、情绪和思想活动。佛教认为烦恼是人生诸苦的直接根源。业:梵语称"羯磨",造作之义。有身、口、意三业。总指一切身心活动。
7、殷:盛。
8、疑义:疑间难解之义理。陶渊明《移居》:"疑义相与析。"
9、清真:清纯本真。
10、墨妙:精妙的书法。古绝:古代少有。
11、"平石"句:琴砚置于平石之上。
12、冥灭意:全诗校:"一作意冥灭。"不见一物曰冥,绝诸相曰灭。
13、海鸥驯:此谓无欲念,则可与海鸥为友。
还山贻湛法师赏析: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