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昭拼音版注音:
dōng lín yuè wèi shēng , kuò luò xīng yǔ hàn 。
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
shì xī hóng shǐ lái , zhāi zhōng qǐ cháng tàn 。
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
huái zāi wàng nán pǔ , miǎo rán yè jiāng bàn 。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
dàn yǒu qiū shuǐ shēng , chóu shǐ xīn shén luàn 。
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
wò zhōng hé wéi zèng , yáo cǎo yǐ shuāi sàn 。
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
hǎi lín wèi huà shí , gè zài tiān yī àn 。
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
赠史昭翻译:
①廓落:广大,空阔。星与汉:星星和银河。指夜空。
②鸿始来:指终于盼来了书信。
③眇然:高远微茫的样子。
④水声:全诗校:"一作声孤。"
⑤瑶草:征草。此泛指芳草。
⑥海鳞未化:谓鲲尚未化为鹏,尚不能展翅高飞。
赠史昭赏析: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