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蜀地佳人拼音版注音:
dōng xī wú shǔ guān shān yuǎn , yú lái yàn qù liǎng nán wén 。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mò guài cháng yǒu qiān háng lèi , zhǐ wèi yáng tái yī piàn yún 。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忆蜀地佳人翻译:
吴东蜀西正关远山高,书信往来也两相不闻。
莫奇怪我整日常常泪流千行,只为阳台相会那一片真情。
忆蜀地佳人赏析:
这首诗歌,虽然不是什么名篇,但是情感却很深挚。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蜀地佳人的深深思念,也是对蜀地那段美好惬意生活的怀念。
骆宾王的一生是坎坷的,是不幸的,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多抒发对政治黑暗的不满,对仕途不顺的愤慨。他的诗歌,以五七言为主,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全唐诗》存诗三卷,清人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他的名篇,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再赏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情诗——《忆蜀地佳人》。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这两句的意思是:东吴和西蜀两地,关隘重重,山高路远,书信往来也很难见。骆宾王在西蜀做过一段时间的官,那一段时间很是惬意,蜀地佳人也很养眼,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天仙美人,自然会生出一段情愫。可惜的是,骆宾王后来到了江浙,就不得已离开了心爱的佳人。远隔千山万水,只能是鱼雁传书,可是山关阻碍,书信也时常杳无音讯。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怪我时常的泪流千行,只为那阳台相会的一片真情。千山万水,书信不通,夜夜思君不见君,只能是在无人处流泪。“千行泪”,是夸张的手法,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只是用来表达对佳人的思念。“阳台一片云”,是用了巫山神女和楚怀王云雨高唐的典故。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在《高唐赋》中有:“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里借用“阳台”表示相会的地点,“一片云”,借指蜀地佳人,不是实指。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见佳人,但是当时约会的美好情景、美妙感觉和深浓情意,至今让人不能忘怀。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