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题西林壁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20-01-13 09:54:23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b90bc0b4f0aa0afdec3b8578482aded6 (1).jpg

  一、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题西林壁》前两句写(),后两句写(),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写景;明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三、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你受到的启发是()。

  不能识透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四、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C)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五、诵读苏轼的《题西林壁》,说说这首诗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登飞来峰(查看拼音版+翻译赏析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查看拼音版+翻译赏析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对两诗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王诗用“自缘”,苏诗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