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四、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五、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六、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七、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八、诗的前两句巧妙的引导读者以听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请加以具体说明。
黄鹂藏身于深树之中,是难以凭视觉直接看到的,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
九、你以为这首诗中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该诗的主调?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体现该诗主调的是独与幽两字。独说明作者是独子经行在荒山野渡之间,且与末句自字前后照应,贯穿全诗。幽字,意境深远,写黄鹂的鸣声,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幽静,如鸟鸣山更幽,唐诗经常采用这种反衬手法。俯看幽草,仰听黄鹂,这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风景优美而寂静无人的野渡荒山。独与幽两字结合在一起,构成此诗的主调。
十、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十一、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十二、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十三、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十四、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
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
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
十五、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滁州西涧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字词解释(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