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拼音版注音:
huái xiāng fǎng gǔ shì yōu yōu , dú shàng jiāng chéng mǎn mù qiū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yī niǎo dài yān lái bié zhǔ , shù fān hé yǔ xià guī zhōu 。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xiāo xiāo mù chuī jīng hóng yè , cǎn cǎn hán yún yā jiù lóu 。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gù guó qī liáng shuí yǔ wèn , rén xīn wú fù gèng fēng liú 。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怀古翻译:
怀乡访古往事漫漫悠悠,我独上江城放眼尽是秋。
一鸟带烟从那沙洲飞来,数帆冒雨江水送下归舟。
晚风萧萧吹起落叶飘飞,寒云惨淡重压着旧城楼。
故国凄凉我还能去问谁,人世沧桑准还会再风流。
金陵怀古赏析:
全诗以忧郁悲哀的格调写景以抒发吊古忧国之情怀,是一首写悲壮情绪的代表作。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景,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此诗作时正是宋朝立国不久,当时国穷民贫,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效果甚微之时。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双战失利,“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当时王珪在朝任左相,对日益凄夷的国势感触颇深,特作《金陵怀古》以抒发“故国凄凉”之愁怀。
此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瀛奎律髓》题作《依韵和金陵怀古》。李璧《王荆文公诗笺注》收入,题为《和金陵怀古》。但《临川全集》《王文公文集》均不载此篇,当为王珪所作,误入荆公诗集。方回云:“此诗原刊荆公集中,今以岐公集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