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古诗《赤日炎炎似火烧》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2019-06-03 11:14:0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赤日炎炎似火烧拼音版.jpg

  赤日炎炎似火烧拼音版注音:

  chì rì yán yán sì huǒ shāo , yě tián hé dào bàn kū jiāo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nóng fū xīn nèi rú tāng zhǔ , gōng zǐ wáng sūn bǎ shàn yáo 。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赤日炎炎似火烧翻译:

  烈日当空好似天在下火,烤焦了田野中的稻禾,

  农夫心中急得犹如汤煮,公子王孙摇着扇子还喊热。

  赤日炎炎似火烧赏析:

  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该诗的一、二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从天空写到地上。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又将热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三、四句“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农夫百姓写到公子王孙。旱情如虎,眼望着田里的稻禾枯死,一年收成无望,心如汤煮油煎一般,这是农夫心理的真实写照。那些公子王孙们,既不会在田间劳作,也不会推车挑担在路上行走,居然也热得受不了,不住地摇起扇子。这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作铺垫,终于落人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三、四句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的完全不同的心理和形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官逼民反,英雄好汉们终于聚义梁山,扯旗“替天行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出了天气的炎热,为小说后文中,杨志等人口渴买酒吃埋下伏笔,同时也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元末明初小说家。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即兴化)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

  顾逖见信后,马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信中也答诗一首: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