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形赠影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陶渊明)

2019-04-18 10:49:40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形赠影拼音版.jpg

  形赠影拼音版注音:

  tiān dì cháng bù mò , shān chuān wú gǎi shí 。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cǎo mù dé cháng lǐ , shuāng lù róng cuì zhī 。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wèi rén zuì líng zhì , dú fù bù rú zī 。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shì jiàn zài shì zhōng , yǎn qù mí guī qī 。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xī jué wú yī rén , qīn shí qǐ xiāng sī 。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dàn yú píng shēng wù , jǔ mù qíng qī ér 。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wǒ wú téng huà shù , bì ěr bù fù yí 。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yuàn jūn qǔ wú yán , dé jiǔ mò gǒu cí 。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形赠影翻译:

  天地长久,永远不会湮灭,山川走形,永远不会变更。

  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虽然生命短暂,但它们却拥有大自然恒久不变的道理:尽管冬霜使它们枯萎,然而当春天的露水降临时,它们又会重新焕发。

  人类是所谓的万物灵长,在生命这个话题上,却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样得到永恒。

  适才还在世间相见,可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永无归期。

  对于这个大世界来说,走了一个人,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亲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

  放眼望去,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这只能引起无限伤感。

  我只是一个形体,没有腾化成仙的法术,必然也会死去,这没什么可怀疑的!

  希望你能听从我说的话,得到了美酒,千万不要推辞。

  形赠影赏析: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这便是老庄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然而,在佛教兴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灭神不灭,灵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与陶渊明同时的沙门慧远曾作《形尽神不灭论》、《佛影铭》以发挥此种理论,《佛影铭》中就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意在宣扬神形分离,各自独立的主张,这种对形、影、神三者关系的见解代表了佛教徒对形骸与精神的认识,在当时的知识界曾有过广泛影响。慧远就曾命其弟子道秉远至江东,请深受佛教影响的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制铭文,以充刻石。陶渊明的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慧远本人与渊明也有交谊,如慧远曾于义熙十年(414年)在庐山东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讲习佛教,他曾邀渊明参加,而渊明却“攒眉而去”,可见他们在论学旨趣上并不一致,如对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显的分歧。渊明对此的认识可以说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说明,陶渊明以为世间的凡夫俗子,不管贫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十分糊涂的事,因而他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们的疑惑。他揭出“自然”两字,以明其立论之根本。《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家学说也以取法自然为核心,由此可知陶渊明的思想渊薮。此组诗中他让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体对影子说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万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规律,受到风霜的侵袭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润而复荣,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过客,刚才还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来,而人们从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亲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遗物,令人见了感伤不已。我作为形体又没有飞天成仙的本领,你影子也用不着怀疑我这最终的归宿,但愿听取我的劝告,开怀畅饮,不必推辞,还是在醉乡去寻求暂时的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