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杨炎正)

2019-02-27 11:09:21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拼音版.jpg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拼音版注音:

  hán yǎn luàn kōng kuò , kè yì bù shēng qiū 。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qiáng hū dǒu jiǔ , fā xìng tè shàng zuì gāo lóu 。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shū juǎn jiāng shān tú huà , yìng dá lóng yú bēi xiào , bù xiá yuàn shī chóu 。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

  fēng lù qiǎo qī kè , fēn lěng rù yī qiú 。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hū xǐng rán , chéng gǎn kǎi , wàng shén zhōu 。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kě lián bào guó wú lù , kōng bái yī fēn tóu 。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dōu bǎ píng shēng yì qì , zhǐ zuò rú jīn qiáo cuì , suì wǎn ruò wéi móu 。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cǐ yì zhàng jiāng yuè , fēn fù yǔ shā ōu 。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翻译: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赏析: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悲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阅读答案:

  1、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略加解说。

  “强”有振作义。词人因心情不佳而借酒排遣。他心情之所以不佳,一是逢秋伤悲,睹物衰败而生人生苦短之叹;二是客居身份,有飘零之感;三是神州分裂,虽然江山如画,但一半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四是报国无路。

  2、“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冷”字含有哪些意蕴?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冷”既指外部深秋的温度之冷,又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厄之中而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3、“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中的“此意”指什么?这是诗人本来的愿望吗?为什么?

  “此意”指归隐江湖。这并非诗人的本来愿望,只是诗人的无奈选择。因为他年岁渐老,已经看不到有被朝廷重用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