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辛弃疾)

2019-01-01 21:19:52  来源: 小升初网    专题:鹧鸪天
字号:

鹧鸪天·代人赋.jpg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早春景色的?

  柔桑、嫩芽、蚕种、细草、黄犊。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两句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3、词中词语的使用颇为传神,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示例:“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破”字显示了春天里不可遏止的蓬勃生机。“平冈细草鸣黄犊”一句中,“细”字写出了春草的细密茸嫩,“鸣”字写出牛犊经过一冬之后初到春天草地时的惬意、欢快,并传达出词人听到这欢快的叫声之后的愉悦心情。

  4、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①描绘了城中的桃李愁风畏雨和乡间荠菜花在溪头迎春开放的景象,

  ②将桃李与荠菜花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③以荠菜花自况,把深刻的思想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启迪。

  5、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6、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7、辛弃疾的字是()。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幼安;题目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鹧鸪天·代人赋.jpg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以乐景写哀情,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起反衬作用,使“一片愁”加重加浓。“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正说明“眼底”是充满“离恨”的,实质是在叹自己“白了少年头”,而这“白头”又正是“一片愁”的恶果。若直言之,就是“思君令人老”。这是用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