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沦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2、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呜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3、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
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因而惋惜、惆怅,表达对远客的同情。
5、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呜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6、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农民修整桑枝;察看泉水通路;燕归旧梁;主人看新历。
7、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因而惋惜、惆怅,表达对远客的同情。
参考答案
8、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9、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10、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鸣叫的斑鸠,雪白的杏花,繁忙的农事,回归的春燕,崭新的农历,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11、请结合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①第一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明媚的春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②第二句写作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准备,表达出对农事劳动的热爱;
③第三句写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计划新的一年的事情,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④第四句写作者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或亲或友。表达出对远人的思念。
1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13、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
视听结合。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
14、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
视听结合。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
15、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农民修整桑枝;察看泉水通路;燕归旧梁;主人看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