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归嵩山作阅读答案(王维)

2018-12-28 20:23:33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归嵩山作.jpg

  1、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

  ②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从“有我之境”的角度赏析颔联。

  颔联里,作者移情于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绵延茂盛的草木丛中栖息,它们好像和“我”结伴而归。作者归山,心情悠然自得,所以眼中景物都变得有情有义。

  3、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概括。

  ①首联、颔联中,“去闲闲”“如有意”“相与还”,体现了作者安详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

  ②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萧瑟、荒凉的秋景图,烘托出作者越接近隐居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③尾联中,“归来且闭关”,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世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主旨,这时感情又趋向闲淡平和。

  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

  ①“闭关”二字语意双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蕴含与世俗绝交、不再过问社会人事之意。

  ②“闭关”二字点明了辞官归隐的宗旨。从“闭关”二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趋于淡泊恬静。

  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答案一:此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

  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答案二:此诗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6、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7、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8、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整首诗写景抒情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10、全诗是怎样围绕题目中的“归”字来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本诗围绕“归”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描写河川环绕这绵延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表现其归隐后安详闲适的心境,颔联写“水”和“鸟”有情,表现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坚决态度;颈联继续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和行为,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1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12、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水鸟

  13、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越感到凄清的心境。

  14、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和不问世事的宗旨。

  归隐之高洁与世隔绝

  15、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第三联。

  第三联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物的描写(或答成“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也可),描绘出暗淡凄凉的意境,烘托了诗人凄清的心境。

  16、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