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送梓州李使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12-28 19:25:47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送梓州李使君.jpg

  1、《送梓州李使君》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

  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

  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2、这首送别诗的意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示例)不是。这首诗的意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

  3、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

  动和静;视觉和听觉,突出表现了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答“万壑千山,古木参天,杜鹃响遍,呈现出磅礴壮阔的意境”等意思差不多也可以给满分)

  4、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

  表达作者在离别之际对朋友的殷切期望之情。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写送别,但除标题外,诗中无一字直言送别情事。

  5、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虚写、互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

  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颈联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

  C.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用典贴切,并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D.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