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鹊桥仙·夜闻杜鹃》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运用起兴手法,以啼声凄厉的杜鹃起兴,勾起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运用衬托手法,以“林莺巢燕总无声”衬托杜鹃的悲鸣声,更突出杜鹃啼鸣的悲凉,从而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以“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映衬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
2、《鹊桥仙·夜闻杜鹃》的上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3、“故山犹自不堪听”一句中,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堪听”杜鹃之啼?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4、这首词开头“茅檐人静”等三句有什么作用?
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5、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反衬手法,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6、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这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7、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衬托,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8、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
9、“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通过描绘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10、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之。
①人在羁旅的寂寞思乡之情,
②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
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11、陆游是我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夜闻杜鹃”是诗歌的题目,而“鹊桥仙”则是。
南宋(或宋朝)、词牌名
12、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①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13、词中出现的意象“杜宇”常被赋予的情感。
悲惋(近义词皆可)
14、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阙所用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政的忧虑和对身世的感慨,都极为深郁。
(2)衬托(或:对比)通过林莺巢燕的静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并勾起了作者家国变故之思,游子羁旅之愁,壮志难酬之叹。
15、与本词作者处于同一时期的词作者是(C)
A.王维
B.苏轼
C.辛弃疾
D.马致远
16、“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是(D)的一种景象。
A.安静、昏暗、滂沱大雨
B.乡村、夜深、春雨淅沥
C.宁静、夜深、春日拂晓
D.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17、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是(C)
A.表达了词人壮志在胸、事业有成的无限感慨。
B.表达了词人在半世岁月中一直旅游在山水之中的思想感情。
C.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D.表达了词人虽然热爱家乡,但不得不四处飘流的无限感慨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