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拼音版注音:
dì lǐ chóng qīng míng , rén xīn zì chóu sī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xì 。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kōng táng zuò xiāng yì ,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即事翻译: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清明即事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即事》阅读答案: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这种诗体,要求颔联、颈联两联必须对仗。
五言律诗 颔联、颈联
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所以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种诗体要求第二联和第三联一定要对仗工整,也就是颔联和颈联.
2、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诗中的哪两句点染出了这种境界?并对这两句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蒙蒙新绿的初春图景.
3、根据你对孟浩然的了解,你认为他的“愁思”是什么?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的矛盾心情.
孟浩然曾写过一首诗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入仕为官的愿望,这也是作者一生的追求,本诗中诗人之愁也是由此引发,诗人看到如此美景,想起自己的遭遇,不禁心生惘然,想要入仕为官,却不得道路,想归隐于春色,却心有不甘,内心细微情绪,只能化作一声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