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11-23 11:02:28  来源: 小升初网    专题:踏莎行
字号:

踏莎行·郴州旅舍.jpg

  一、秦观的好友苏轼认为“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精彩,而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一:同意苏轼的观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赋予了“郴江”以人的情感,意为郴江也耐不住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诗人却漂泊此地,不得自由,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凄凉之感。

  答案二: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杜鹃”和“斜阳”等意象引出游子思归的乡愁,营造出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苦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凄凉之感。

  二、秦观是北宋时()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等。(请写出其中一位)

  婉约,柳永(李清照)

  三、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两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

  示例一:更认同苏轼的看法。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其实是借此问含蓄地表达词人的感情:

  (1)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伶仃。

  (2)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去呢?”

  (3)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郴江,也是不由自主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怎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中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

  示例二: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

  这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

  四、有人认为“砌成此恨无重数”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词,赏析词中包含的情感。

  ①通过“失”“迷”表达出被贬后的失意;

  ②借“孤馆”“春寒”“杜鹃”,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独;

  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达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五、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D)

  A.上阙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上阙中“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追求美好理想却在现实难以实现的无奈叹息。

  C.上阙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面用“可堪”二字领起,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D.下阙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

  E.下阙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16.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受到孔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明显影响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如屈原在《离骚》中说道自己经常慨叹流泪,就是因为(1),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孟子也十分关注一个国家的兴衰,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2),(3)。而面对人生的失意,有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出一种豁达思想,在庄子《逍遥游》中就有相似的句子“(4),(5)”。

  (1)哀民生之多艰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举世非之而不加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