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水调歌头·游览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11-17 18:45:3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水调歌头·游览.jpg

  一、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二、《水调歌头·游览》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三、《水调歌头·游览》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四、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写出了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辉映,相得益彰,突出环境之美。

  五、《水调歌头·游览》下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原词句进行赏析。

  写出了此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六、采用烂漫主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词突出的特点,试结合次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上片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把读者不知不觉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去。然后,第二句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层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下片继续采用浪漫主义笔调,抒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7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想象大胆而新颖,较好地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极其苦闷的情怀。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笔调。

  七、最后两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生动、形象、含蓄,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浓郁的诗味。试分析。

  最后两句不仅描写词人酒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尤其是表现他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作者以此作结,为醉后的感觉,体现了独处无友、唯月相随的孤寂心境,有应接了前文。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

  八、“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典出于《》,表达了词人()。

  《桃花源记》归隐出世之念

  九、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请从此角度加以鉴赏。

  作品中游历桃源是非现实的。作品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来寄托的理想。借托武陵桃源、白云、玉石、玉枕、金徽来表达自己欲脱离世俗羁绊,追求高沽的理想境界之念。词末的“醉舞”、“明月逐人归”等都表现出作者放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十、对《水调歌头·游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喻高洁的品行。

  B.“谪仙”指李白,此句表达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C.“长啸亦何为?”意为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叹息

  D.“明月逐人归”有回到现实之意,写得很有情趣。

  十一、下列对《水调歌头·游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十二、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B)

  A.新晴原野旷B.白云随鹤舞C.冰壶含雪魄D.一天秋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