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4-02 09:09:56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登岳阳楼其一.jpg

  一、诗歌以“___”和“_______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夕阳迟,欲暮时。

  二、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

  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三、诗中“夕阳迟”、“徙倚”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徙倚:徘徊。

  四、“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

  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

  国家破败、动荡之忧;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五、《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悲伤的落寞情怀。

  六、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其中“风霜”一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苍波”更是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七、《登岳阳楼》一诗中“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八、诗人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九、试简要分析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句所含的深意。

  “万里”与“三年”对举,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满了无尽忧愤之情。

  十、诗的最后两句,语意双关,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风霜”一语双关,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表达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十一、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和_______融于一体。

  家国之恨,身世之悲。

  十二、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十三、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