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听筝柳中庸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3-17 23:19:46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听筝.jpg

  一、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二、有人说,《听筝》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三、《听筝》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四、《听筝》第二联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第二联写了“春风”“杨柳”“鸟”“花”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惜别之情。

  五、《听筝》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全诗用了哪些手法来描述筝声带给听者的感受?

  手法:比喻(或拟人);联想(或虚写);虚实结合。

  六、《听筝》中运用了想象、联想、通感等手法来表现筝声,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①想象、联想:颔联意为听到筝声似乎看到了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颈联意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 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悲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

  ②通感: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如“柳态”“灯影”。

  ③作者运用想象、联想、通感等手法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感知形象,感知音乐的魅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七、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

  ①伤春惜别之情。颔联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 ,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②思亲之情(盼子思夫、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情。颈联想象白发老母枯坐灯前“愁灯影”、红颜少妇伫立楼头“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写尽了无限幽怨。第六句诗也可理解为游子楼头望远思乡。

  ③对远方身处困境的亲人的担忧之情:尾联写诗人 怀着苦情听筝声,亲人南北远离,又遭厄运,怎不牵挂、担忧?

  八、试分析《听筝》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所写的主要事件――听筝;

  ②引出下文,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③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

  九、《听筝》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的所流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

  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意象,也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孤单寂寞的思念之情;

  ③尾联再作想象,通过友人一南一北的对比,又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友人离别思念之情。

  十、请简要赏析《听筝》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离别后的伤感和思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筝声更加形象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