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音与阅读答案(晁补之)

2018-03-12 08:08:46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jpg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全文(原文):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

  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全文翻译(译文):

  清晨走入西郊,霜已经爬上了马儿的毛上了。

  贫困时候结交的朋友给了马儿,母亲为自己披上远行的衣袍。

  野外安静的地方有狐狸,天冷了雁鹄飞的很高。

  伤心的回忆以前的朋友和亲人,眼泪已经散落在这片土地上。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字词句解释(意思):

  贫交:是指贫贱时交往的朋友。

  弊车羸马:意思是比喻处境贫穷。

  征袍:指出征将士穿的战袍;旅人穿的长衣。

  平皋:亦作“平皐”。水边平展之地。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xiǎo lù rù xī jiāo , xīn shuāng zhuó bìn máo 。

  pín jiāo jiè léi mǎ , cí mǔ shòu zhēng páo 。

  yě jìng hú lí chū , tiān hán yàn hú gāo 。

  jiān nán yì qīn jiù , qīng lèi zì píng gāo 。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赏析(鉴赏):

  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晁补之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宋哲宗元佑初年(公元1086年),晁补之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

  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元佑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用章敦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描绘了一幅凄寒、悲凉秋晨郊野出行图。

  “晓路入西郊”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晓”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新霜”突出天气之凄寒,烘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二、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仕途坎坷之悲。作者受朝局的影响,被调出京城,仕途多舛。

  ②行路艰难之苦。天气寒冷,生活贫困的作者却不得不辗转天涯。

  ③思亲怀乡之痛。临行前,母亲为自己披上远行的衣袍,如今离家越来越远,思亲之情越来越强烈,不禁类如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