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武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想到的是:
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二、《苏武庙》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三、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魂销所指的内容。
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铜陵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或答辛酸的追忆,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
四、《苏武庙》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五、《苏武庙》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六、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思想情感:
①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
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七、下列对《苏武庙》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E)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