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苏轼琴诗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音与阅读答案

2018-02-13 18:42:21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琴诗.jpg

  琴诗全文(原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全文翻译(译文):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琴诗字词句解释(意思):

  若:如果。

  何:为什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思考的问题是:琴声从何而来?

  回答: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就无法听到美妙的琴声,没有手也听不到动听的琴声。

  琴诗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ruò yán qín shàng yǒu qín shēng , fàng zài xiá zhōng hé bù míng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ruò yán shēng zài zhǐ tóu shàng , hé bù yú jūn zhǐ shàng tīng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赏析(鉴赏):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可能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苏轼琴诗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请参见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