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奉寄韦太守陟》首联“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请具体赏析其妙处。
“自”,自然之意。“自”不仅写出了孤城的萧条衰败,更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凉。
“空”,空旷寂寥之意。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望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
二、《奉寄韦太守陟》这首诗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都写到边塞孤城,但写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王之涣诗,写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以壮景衬怨情,巧用暗喻讽刺。
王维诗,写景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
三、《奉寄韦太守陟》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前六句描写了荒芜萧瑟、空旷无边、秋日肃杀的景象。为整首诗的基调做了一个铺垫。
四、作者在《奉寄韦太守陟》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作者表达了怀念友人的淡淡悲伤之情。首先通过描写环境来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年终岁末,故人难觅,内心什么孤独寂寞。
读罢此诗,心底不禁涌上一缕淡淡的悲伤之感。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歌,全诗满布凄凉悲怆之情,抒发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城,是荒芜的废城,兀自萧索,山河,广涉万里,却是空空如也。起笔即奠定了本诗悲凉的基调。本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季节,在诗人的笔下,却只能望见那空寂落寞的苍穹,在视线中渐渐灰暗、模糊,连那晚归的大雁,亦是那般哀婉凄切地悲歌。“寒”的是清塘,“衰”的是秋草,“疏”的是枯桐,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心生悲怆之感,诗人大手笔的极力渲染,好一片肃杀的秋色啊,天高云淡,鸿雁悲鸣,干枯野草,稀疏落叶,诗人的心头,该是何等的悲伤啊,那无法剪断无法理清的忧思,如同泻闸之水,一泻而不可止。来这里已经一年了,回望自己的身影,对影自怜,孤身一人,独在异乡,这沉寂了一年的落寞,都在这萧瑟秋意的渲染之中,挥霍得那般淋漓尽致,远方的故人呵,你可否听得见那萧瑟秋风中寂寞的呼唤?你能否望见千里之外那顾影自怜的身影?你能否感知到遥远异乡那颗孤寂寒冷的心?
几许萧瑟,几许忧愁,诗人手下的秋色,肆意飘荡着他孤寂飘零的忧思,那,是对友人的思念,是对灵魂的呼唤,是对自然的哭诉。恍惚间,仿若置身于那幅令人肃然的秋色图中,凝神窥望,那散落一地的,不是枯叶,是他满心的落寞;那凄婉鸣叫的,不是歌声,是他灵魂的孤独......
是呵,于他而言,知己该是他生命中最真切的寄托了,满怀的畅想,满腔的思绪,只为能有一个倾诉之人,能有一颗共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