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2-06 13:27:4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jpg

  一、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

  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听信王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 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四、“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 ”,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是(C)

  A.作者晚年,执政者意欲降金。

  B.作者40岁,遭受执政者迫害打击。

  C.作者晚年,执政者急于事功,拟草率北伐。

  D.作者早年,血气方刚,渴望建功立业。

  七、作者写孙权,目的是(B)

  A.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

  B.借怀念古人,来表现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讽刺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

  C.否定孙权隔江而治,主张北伐,以实现灭金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

  D.赞颂古人,以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

  八、“风流”一词,这里指(D)

  A.古代君主建功立业时的鼎盛与繁华

  B.三国时期东吴一统江南的伟业

  C.三国吴都的繁华景象

  D.古代英雄人物的业绩

  九、“气吞万里如虎”和“赢得仓皇北顾”分别指的是(C)

  A.南朝宋武帝刘裕 三国曹操

  B.三国孙权 三国曹操

  C.南朝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D.三国孙权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十、作者引刘裕、刘义隆之典,目的在于(B)

  A.作对比,猛烈抨击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偏安一隅,力主北伐,收复失地。

  B.作对比,既表达作者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又表达他反对急于事功草率出兵的主张。

  C.作铺垫,为下面表达作者痛斥南京统治者忘国耻而不思北伐的行为奠定感情基调。

  D.作铺垫,从而引出对南宋统治者压抑人才,而导致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与不平。

  十一、“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意思是(A)

  A.登京口北固亭,隔江望扬州,四十三年前金兵南下占领扬州一带,烧杀抢掠的惨象犹依稀在目。

  B.登京口北固亭,隔江北望,心中又回忆起当年在北方抗金,一直打到通往扬州的路上,对此记忆犹新。

  C.登京口北固亭,浮想联翩,心中时时盼望着,牵挂着,不知何时能将北伐的战火燃到扬州一带地方。

  D.登京口北固亭,极目环顾,四周战火烽起,不知何时能与金兵在通往扬州的大路上决一死战。

  十二、“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是(D)

  A.表示对少数民族入侵者在汉族人民生活的土地上纵情享乐、恣意横行的愤慨。

  B.表达对结束战乱,恢复人民安定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C.表达对击败入侵者,恢复失地,国泰民安的期盼。

  D.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忘了国耻,不思恢复中原的强烈愤慨。